近代历史上流传着一个说法,即“无湘不成军”,湘军在近代历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,可以这样说,没有湘军,史书上根本写不出完整的历史来。我们知道,近代历史上除了湘军还有川军、桂军、滇军甚至黔军,应该说川军、桂军战斗力也是很强的,那么为何不是“无川不成军”,亦或者是“无桂不成军”呢?
事实上,但从高级将领(中将及以上)上看,湘军便占有绝对的优势。仅十大元帅、十大大将中,湘籍将领便占了九个,足有将近一半,上将数量占比三分之一,中将数量接近全部中将的一半,可见湘军的历史地位之高。
再看国军方面,蒋介石手下战力最强的部队,即中央军,其中大部分是以湘军为基础部队发展起来的,而大部分战士是湖南人。由此可见,湘军在战斗力上是毋庸置疑的。
湘军的强大可以追溯自太平天国时期,当时在太平天国的部队面前,清朝一众部队几无还手之力,而唯有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部队,挽狂澜于既倒,力克太平军,最终保住了清朝的江山。湘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,一是因为湘军战士有破釜沉舟之气势,二是因为曾国藩这个主将指挥得当。
当时曾国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扎硬寨,打呆仗”。那么,何谓“扎硬寨”?何谓“打呆仗”?
所谓“扎硬寨”,便是部队每到一处,必须挖战壕,以防止敌人趁机偷袭。当然这个方法受到了左宗棠的强烈鄙视,他认为这不仅减少了部队的休息时间,还影响部队的行军速度。不过,曾国藩却坚持要用这个方法,并且最终战胜了太平军,可见还是有些门道的。
“打呆仗”,并不是字面上“打呆子仗”的意思,所谓的“呆”,就是“死”,即“打死仗”,抱着必死之决心,则不惧任何敌人。
正是“扎硬寨”、“打死仗”这两点,让湘军战士养成了老老实实,不投机取巧的气质,而这种气质正是川军和桂军所缺乏的。
当曾国藩率领湘军打败太平军之后,清政府对于湘军非常忌惮,开始以各种措施削弱湘军,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后,清政府被逼无奈,重新启用湘军部队,但此时湘军已不可同日而语,由于人数太少,根本不能与日军抗衡。从此以后,第一代湘军走向了没落。
不过,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湘军又开始崛起,在淞沪会战中,湘军部队是打得最狠、冲在最前面的部队,就算打不过敌军,湘军战士也会以死来让敌军胆寒。当时湘军战士们在上战场之前,不仅没有一丝畏惧,反而一个个雄赳赳、气昂昂,他们不惧怕死亡,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,“下辈子再做兄弟!”
淞沪会战后,湘军因为打得最狠,编制几乎都被打散,此后再不独立成军,而是被分散进了中央军中,不过纵使进入中央军,他们仍然是主力中的主力,王牌中的王牌。
八年抗战,湖南受到日军进攻时间长达七年,而当时全国各地招收的兵员,有将近五分之一出自湖南,湘军战士们,为了抗战的胜利,甘愿付出鲜血乃至生命,他们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,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